在我看來,就算一個人徹夜讀書寫作,也不一定就是個勤奮工作的人。除非我知道這些人為了什麼而忙,否則我無從判斷他們勤不勤奮 ⋯⋯ 不過,只要他們忙著堅持理性原則,讓理性原則永遠符合自然規律,我就會認為他們很勤奮了。

–愛比克泰德

在你認識的人當中,最忙的人會是最有效率的人嗎?我們常把忙碌當成好事,也一心覺得花了時間工作就要獲得報酬。


忙碌不代表就是有效率,通常我們喜歡忙碌的表象。比起旁邊看起來遊手好閒的同事,主管可能更喜歡你的埋頭苦幹。

上一篇我談到了我們喜歡有生產力的感覺,但要特別注意。

如果為了帳面上的生產力,可能就會陷入瞎忙的情況,誤入生產力的盲區。

例如我們昨天消化了 10 項待辦清單上面的任務,這 10 項從數字上看來的確頗有生產力,但要看這 10 項任務的內容是什麼,是很困難的事?還是很簡單的事?我們是為了消化很多的任務而做這些事,還是因為這些任務很簡單?因為這些任務很重要?我們要停下來思考一下,哪些事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、對我們這個人有幫助的?決策四象限,也就是常聽到的艾森豪矩陣,可以幫助我們分析,將這些任務分門別類,然後才可以判斷我們到底是在瞎忙?還是完成了很多重要的事,頗具生產力。

我平常養成了使用手機 APP 記錄代辦事項的習慣,裡面記錄很多必須做的事、想做的事、想買的東西、週末煮飯要買的菜 ⋯⋯ 等等,反正只要有想做的事,我就會先全部列在上面,然後會找個時間整理一下,將週期性的任務設定一個週期提醒,只是想想的事歸為一類,一次性的重要事項就會安排一個提醒時間來做。我在 2019 年寫過一篇關於維修日的文章,那裡就是我的出發點。有機會再來分享我自己近期的代辦事項歸類法則吧。

如同上述所言,我的代辦事項裡面有很多週期性的任務,也同時有設定提醒,等同於我已經設定好了自動駕駛模式,剩下的就是無腦依照這個計畫執行就行了。我們正因為設定了自動駕駛模式,所以可以省去花費我們有限的心智資源,然後將這些心智資源用在其他更重要的地方,但此時就要小心的是,要定期檢視檢視這些先前設定好的自動駕駛(週期性提醒),因為我們平時專注著將這些提醒打勾消掉,當下得到了生產力(我視此為換得生產力的動作),卻有可能因為隨著時間推移,這些事情已經沒有像當初那樣重要了。如果已經沒那麼重要,就要從自動駕駛中移除。以免繼續瞎忙不重要的事。

在工作上也是一樣,一整天坐在電腦前面的員工不代表他就比較認真、生產力比較高、做出來的品質比較好。或許其實他整天都在訊息上聊天、看股票、社群平台。

反之,每天看來遊手好閒、走來走去的人也並非好吃懶做、遊手好閒。他在腦裡構思的一些想法並無法從外面得知,我們不會因為看到他頭頂冒出一個發亮的燈泡,就知道他想出一個不錯的點子。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原理,是在泡澡的時候,而不是坐在書桌前。如果他一直坐在書桌前,應該想破頭都沒辦法找到判定皇冠黃金純度的方法吧!

我們要努力認真但不淪於瞎忙,是要 work smart,而不是 work har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