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物在你面前呈現什麼樣態,就是什麼樣態,請不要在心裡加油添醋。當你聽說有人在背後說你壞話,心裡要明白這不過是一則消息,不代表自己已經名譽受損。我知道我的兒子生病了,但這跟他有生命危險是兩回事。請記得事物一開始的樣態,不要在心裡多加渲染,這麼一來,你就能不動如山了。

–馬古斯·奧列利烏斯

哲學家除了懂得思考,也像尼采一樣,能夠「大膽停留在表相之上」,好讓自己用最樸實、客觀的眼光看世界,不增也不減。是的,斯多葛學派其實很「膚淺」,但在尼采看來,這種付錢其實是「有深入淺」。


有時候我們說「眼見為憑」,但有時候又會說「眼見未必為憑」。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?

例如別人對我們說的一句話,或許就是字面的意思、或許有弦外之音、或是弦外之音之外的弦外之音 ⋯⋯

我們或許預設立場,認為對方是怎樣的人,所以這句話要如何解釋才合理,但是充其量都是猜測罷了,準確率?這真的還說不準呢!

就奧列利烏斯所言,就是只看表相,例如這句話字面的意思是什麼,就是要表達什麼。這方法能避免我們胡思亂想、甚至一不小心就曲解別人的意思。

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,用「眼見為憑」的概念去理解我們看到、聽到的事,其實會把事情簡單化,也減少了造成誤會的機會。

雖然有時候,一件事、一句話的水很深,表面上看來不重要,而是水底下發生什麼,如此複雜的事物,那自然無法停留在表相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