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連結

  1. 我們最終仍然只能回到自己的念頭裡面、自己的身體裡面,和自己過這長長的一生。誰也不能拯救誰。P.52
  2. 我慢慢知道,你能夠直接地提起死亡,和他們去討論死亡;你能夠直接地去詢問他們對死亡的感受,他們自殺的念頭、自殺的計畫;你在他們生命的那個時刻,能夠坐在一旁傾聽,跟他們待在一起,這對於他們,是多麼重要。p.55
  3. 我聽到、見到許許多多從死亡邊緣走回來的人們談起,説這曾經是他們生命裡的一個狀態。而和任何一個積極的生命狀態一樣,它一樣值得我們,尊重對待。p.56
  4. 朋友說,最大的限制,能給人帶來最大的創造力。p.61
  5.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皮爾斯·斯蒂爾教授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「拖延公式」:U = E · V / I · D戰勝拖延 = 信心 x 價值 / 衝動 x 回報延遲。p.63
  6. 拖延,從本質上來講,就是你無法在願意付出的代價,和你獲得之間,做出選擇。p.63
  7. 對於你不想做的事情,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;對於重要的事情,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你也在所不辭。p.64
  8. 從表面上看,拖延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做正事,我們賞花、摸狗、吃薯條、刷微博,做著一切和是正事不相關的事情。可是其實你並非什麼都沒有做,你的潛意識一直在處理相關資訊。你一邊享受「偷來」的喜悅,一邊不斷地為自己尚未做的事情感到焦慮。p.64
  9. 這是生活的本來面貌,需要面對低落、孤獨、易於,甚至對整個世界生出的敵意。你其實一點兒也不孤單,這是每個人都要做的功課。p.78
  10. 那究竟什麼是「強迫症」呢?美國精神分析協會的診斷標準是:
    1. 你有揮之不去的,讓你很焦慮的念頭
    2. 你有大量的、重複的、無意義的、跟解決實際問題無關的行為
    3. 你知道這些念頭是自己的,而非別人強加於你的
    4. 你一點兒也不享受這個過程,你很痛苦
    5. 你每天花費在這些無意義行為上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,持續時間超過兩週
  11. 廣場恐慌症(Agoraphobia)p.94
  12. 「我會一次又一次地失敗,知道成功為止。」我特別喜歡這句話。這幾乎重新治療了我的「完美主義」所帶來的束縛。事情永遠會超出你的預期,你永遠都站在可能失敗的懸崖邊上,但是沒關係,失敗是在我們預期之中的常態,我們甚至還可以在失敗之中大聲取笑彼此,然後爬起來重新開始。你還有無數的機會去為之努力,直到成功為止。p.110
  13. 如果你去學習心理治療,就會明白每一個治療流派都有自己的哲學思想,它們大多承認每個人內心的孤獨感。因為孤獨,人去尋找關係,渴望在關係裡面認識自己,確認自己的存在。每個別人都是自己的映射,你從別人、從關係裡面,幾乎只能看拿到自己,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東西。p.146
  14. 心理諮詢師提供一個安全私密的關係,幫人們面對內心的黑暗,移除成長的障礙,在暗處看見光芒,是一個人成為他自己。p.146
  15. 赫爾曼·黑塞《獲得教養的途徑》說:「真正的修養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,一如所有為了自我完善而做出的努力,本身便有意義。p.148
  16. 「共情」(也作同理心),是所有心理諮詢師在成長過程裡面,要經過大量的訓練,才慢慢能夠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情。p.153
  17. 我們無法改變痛苦,卻可以增強愛自己的能力。p.155
  18. 口譯也是件有趣的事情——它看起來機械、單調、重複,而做起來卻是門藝術,而且富有感情。因為你需要和說話的人共情、磨合,然後將他的話用你的語言不著痕跡地表達出來。有意思的是翻譯甚至有時候不關乎精準,卻關乎情感。從前聽一個年長的翻譯講,翻譯這個職業不光鮮,也需忍耐。它最好的工作結果是沒有人留心到翻譯的存在,因你需將焦點轉向場內的主角。若人們在演講結束後,記住的是翻譯的個性,那這便成了翻譯的一場表演,而脫離了演講本身。p.157
  19. 如果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改變家人,或者他們並沒有理解你的願望,又或者他們根本沒有能力理解,那就在這段時間盡可能地遠離這個環境,多給自己創造安全的情感環境。尋求讓你感受安全的人,包括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。健康的愛當然滋養人,但有的時候,在親密的環境裡面,「愛」會傷人。p.175
  20. 曾有科學家說過,人強烈的情緒只有20%~30%是由現實引發的,70%~80%都是來自「舊傷」。那些事件,不過是你情緒的導火索而已。p.184
  21. 我們大腦中有一些神經元,叫做鏡像神經元。它們能夠使我們在看到別人行為的時候,就如同自己在進行這一行為一樣,進而體會到對方的感受。也正是由於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,使得我們能夠彼此共情,相互理解。p.188
  22. 一個好的心理治療師,甚至是一個好的朋友,會陪伴你發現、探索你內心的一切。他會小心翼翼地、慢慢地幫你睜開你的眼睛,帶你碰觸你的內在。他也許會在安全的時候,告訴你他所看到的和他的感受;但是他堅定地知道:你的眼睛所見,你的內心感受,你對自己生活的詮釋,才能讓一切治療的發生變成可能。p.2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