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當你以自動駕駛模式做事時,你幾乎無法從工作中抽離、退一步看清什麼事才重要、怎麼樣才能創新思維、如何才能更聰明地工作(而非只是加倍努力),以及如何掌控你眼前的工作——不是全盤接受別人丟給你的工作。p.18
- 生產力跟你「做」多少無關,它只跟你「成就」多少有關。p.19
- 一旦我們浪費時間,就會拖延。一旦我們管理不好自己的專注力,就會分心。再者,一旦我們不再強化精力水準,我們會疲憊,或是產生「職業倦怠」(burnout)。p.22
- 挑戰:價值觀 p.33
- 想像一下:由於你採用本書的技巧奏效,每天多出兩小時的空閒時間。你會如何利用這段時間?你會做哪些新的事情?你會花更多的時間在那些事情上?
- 做有興趣的事
- 學習外語
- 看更多的書
- 在拿起這本書時,你心中有哪些生產力目標,或是有什麼想要培養的新習慣或儀式呢?
- 增進閱讀速度、語言學習速度、減少做家事的時間、簡單的(在家)健身活動、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、增進冥想的成果(停止睡眠時腦袋的運轉)
- 我認為,衡量生產力最好的方法,就是在每天結束時,自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:我完成了多少原定計劃做的事情?當你做完原定計劃的事情,表示你很清楚自己的生產力目標、並按部就班加以完成,在我看來這才是有生產力的。p.39
- 生產力不是指做更多的事情,而是指做正確的事情。p.44
- 三重點法則:
- 每一天開始,把心念快轉到一天結束的時候,並問自己:當這一天結束,我希望做完哪三件事情?把這三件事情寫下來。
- 每週一開始,做上述同樣的動作。
- (你所確認的這三件事情,將會是你這一天,以及這一週的焦點。就這麼簡單。)p.51
- 表面上,「三」看似一個人一的數字,但它夠大,大到足以讓你放進想要完成的關鍵任務;同時,它也夠小,小到足以讓你認真思考什麼才是最重要的。p.53
- 最有生產力的人不只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,他們同樣也能管理好自身的精力和專注力。p.62
- 你或許無法完全掌控你所做的任務,以及執行的時間點,但是每當你有掌控權的時,若能明智地利用不同時段從事不同影響力的任務,將會大幅提升生產力。p.63
- 引發拖延的因素:
- 無趣
- 令人受挫
- 困難
- 毫無條理或不夠明確
- 缺乏個人意義
- 缺乏內在報酬(換句話說,不好玩或缺乏吸引力)
- 一件任務具有越多以上特質、程度越嚴重,你就越不喜歡它,也越有可能拖延。p.77
- 順便一提,你有興趣一下子拿回 13.6 年屬於你的人生嗎?那就別再看電視了。根據尼爾森調查的結果,美國成年人平均每天花費五小時四分鐘看電視。假設你能活到八十歲,而你從十歲就開始看電視,等於你有長達 13.6 年的人生都在電視機前面度過。p.78
- 情緒化的邊緣系統和注重邏輯的前額葉皮質彼此之間反覆拉鋸,決定你一整天的每一項決策。人之所以為人,也正是因為如此。p.79
- 「我沒空做」是世上最大的藉口。當有人說他們「沒空」做某件事時,他們真正想說的是,那件事並不如他們手上其他事情來得重要,或是具吸引力。p.83
- 「害怕做某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,比真正做那件事本身還要多。」——麗塔・艾米特(Rita Emmett) p.87
- 這對生產力有著極大的影響:你越是把自己視為陌生人,你就越有可能把相當於給陌生人的工作份量,丟給未來的自己;你也就越有可能把事情拖到明天——留給未來的自己去做。p.93
- 當你拖延某件事或浪費時間時,可說是對未來的自己不公平。p.98
- 以我的經驗來說,若想要提高生產力,你必須把上網視為奢侈的享受,而非日常的必需品。p.108
- 如果你想變得更有生產力,那麼管理好精力和專注力在是首要之務,時間管理倒變得其次。p.117
- 唯有在你了解自己一天有多少精力和專注力,並且決定你想要完成的任務之後,時間管理才會變得重要。p.119
- 當你持續長時間工作,或是花太多時間忙東忙西,通常並不表示你有太多工作要做,只是意味著你並未明知善用精力和專注力。就拿我一週工作九十小時的實驗來說,我發現自己在那段時間完成的成就,只比一週工作二十小時多了一點點而已。p.121
- 藉由控制你花費在某個工作上的時間,決定你要投入多少精力和專注力在其上。p.123
- 即使白紙黑字清楚寫明,長時間工作週和短時間工作週所完成的成就一樣多,我仍然感覺長時間工作的生產力高出一倍。換句話說,雖然我並未明知善用專注力和精力,我還是覺得自己超級有效率!p.124
- 一項研究發現,我們的生產力「在 55 小時後降到谷底,難怪有人會說:工作 70 小時的人,額外的這 15 小時都是做白工。」p.128
- 把維修保養的工作統統集中起來,一次全部處理好,這是完美主意者面對問題事物使的最佳解決之道。但老實說,你若想要過著健康和高效率的生活,處理維護工作或安排「維修日」是必需的。p.141
- 我們之所以常會在淋浴時(而不是在使用智慧型手機時)想到許多絕妙的點子,理由很簡單:沖澡的時候,我們為自己的頭腦創造出更多的專注力空間,天馬行空地恣意空想,許多新的點子和念頭便因此不斷湧現。而當你簡化生活中的低回報任務時,也會達到類似的效果。p.157
- 除非你有足夠的時間、專注力和精力來應付需要處理的新信件,否則不要查看郵件。p.168
- 我們的大腦是設計來解決問題、串連各個零星點,以及形成新的想法;但它不是設計來記住那些我們可以輕易轉化出來的資訊。p.190
- 你從大腦取出越多東西,你的思緒便會越清楚。p.191
- 大衛・艾倫說:「你的頭腦不是用來記住想法,而是製造想法。」p.191
- 譬如說你想要培養一個健身習慣,但每天只允許自己運動五分鐘,想必一週過去後,你肯定迫不及待要延長運動時間。p.203
- 腦內大掃除:先將你所有的電子設備關掉,準備一本筆記本和筆坐下來,捕捉浮現你腦海、吸引你注意裡的所有事情,無論是待完成的任務和計畫、你一直在擔心的煩惱、一度忘記的事情,還是你在等待的事情。一旦你寫下所有引起你注意的事情,我猜你應該會想利用外部的工具開始進行管理。p.204
- 最具有生產力的人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在於:他們每個星期都會修正方向,一步步把事情做得越來愈好。p.210
- 在你睡覺時,你的大腦也在不斷處理、並鞏固新的資訊;這就是為什麼「難題解不出來是先去睡一覺」的建議會如此有效,以及為何睡前讀書能幫助你考得更好的原因。此外,這也是為什麼你應該在下班前,或是上床前,就決定你隔天要達成的三項目標。p.223
- 事實上, 大腦不能同時專注在兩件事情上;它只是在事情任務之間迅速切換,因此創造出一個假象,讓你以為自己可以同時處理多件事情。p.249
- 誠如源源不絕的干擾和分心的事物對你的疲勞轟炸,多工處理也會讓你的大腦超載。這就是為什麼一邊看電視或電影,一邊滑智慧型手機或平板,就會不記得看過什麼內容。此外,多工處理甚至會讓你更容易感到無趣、焦慮和憂鬱。p.250
- 「游移不定的心思並不快樂。」p.255
- 當我們不假思索自動化工作,並且過度依賴習慣行事時,變無法提供足夠的注意力空間給大腦前額葉皮質,也就無法做出最有生產力的的決定。p.260
- 正念和冥想也都雙雙被證實能有效對治衝動,而衝動正是導致拖延的最大元兇。p.260
- 經證實,在工作量很大、又有期限壓力的狀況下,飲用咖啡因會讓內向的人工表現變差,但對於外向的人卻有相反的效果。這是因為性格內向的人本來就比較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刺激,一旦再攝取咖啡因,反而使情況變得更糟。我的個性介於這兩者中間(甚至比較偏內向),但我適量的咖啡因對我各方面的表現幾乎都有正向的影響。p.296
- 當你吃進去與喝進去的東西會對你的精力水平產生巨大影響時,我覺得你有必要反思自己的飲食習慣。特別是當你一天的能量水平總是忽上忽下時,你更應該考慮改變飲食習慣。p.301
- 當你吃得健康時,大腦就會有足夠的葡萄糖,使你在工作時有更多的精力和專注力。當你謹慎飲用含咖啡因、酒精和糖分飲料時(或完全不喝),你的精力水平就不會成天大起大落,生產力就能夠保持穩定。p.323
- 生產力和幸福是同步的。事實上,你越快樂,你就會變得越有生產力。p.329
- 每天回想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,效果非常地大,因為「當你有意識掃描查找大腦裡的正向事情,你的大腦會越來越習慣這麼做,而且大腦也會逐漸養成無意識掃描查找世間美好事物的習慣。這麼做之所以如此有效,關鍵不在於感恩本身,而在於「掃描查找你生活中的正向事情」。p.332
- 每天,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跟自己說話,這十分正常。每個人的腦中成天都在進行內部的對話,心理學家統稱之為「內在獨白」或「自我對話」。就算你跟某個人說話的次數再怎麼頻繁,也絕對比不上你跟自己說話的次數。p.338
- 追求生產力的過程,往往也是認清自我極限的過程。p.342
- 冥想無法改變我正在經歷的現況,但它可以徹底改變我看待自身經歷的角度。它讓我看到這件事好的一面,並讓我調適得更好。p.3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