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連結

  • 短時間睡眠來自遺傳
  • 絕大多數人都不具備短眠基因
  • 睡得個更少和睡得更多的人,「6 年後的死亡率都為 1.3 倍」
  • 健康的人閉上眼睛後不到 10 分鐘就會睡著
  • 只要一開始的 90 分鐘沒睡好,剩下的也全都會一起毀掉
  • 「由於一開始的 90 分鐘品質不好,導致心情、身體狀況、自律神經功能失調」的例子,正是所謂的憂鬱症狀
  • 在黃金 90 分鐘內徹底熟睡,可說是調節自律神經的最佳方法
  • 生長激素是在第一週期的快速動眼睡眠時明顯大量分泌(70 ~ 80%)的特殊激素,一旦在「平常睡覺的時間」醒著,它就完全不分泌
  • 只要一開始的 90 分鐘有深入熟睡,就能確保近 80%的生長激素分泌量
  • 白天會數度突然睡著的猝睡症患者,入睡時會立刻出現快速動眼睡眠,而這正是所謂的「睡眠癱瘓症發作」(俗稱「鬼壓床」)、「猝倒」或「突發性肌無力」的原因
  • 「如何缺德黃金 90 分鐘?」答案其實非常簡單。就是每天同一時間就寢,同一時間起床
  • 專注的大腦是很興奮的。由於錯過了入睡時機,故即便能立刻睡著,在這種時間也不會出現黃金 90 分鐘
  • 若你的生活型態是能夠「規律化」的話,就請固定每天的就寢時間與起床時間(尤其是就寢時間)吧
  • 透過「體溫」和「大腦」這兩個開關,你的身體與頭腦便能切換至休眠模式,睡眠狀況就會產生極大的變化
  • 睡眠若是優質,體溫就會下降
  • 體溫是「由肌肉及內臟產生熱能」,並且「由手腳散熱」的方式來調節。深層體溫於白天較高,在夜間較低。然而,手腳的溫度(以下稱「皮膚溫度」,也成為「淺層溫度」)則完全相反,是白天低、晚上高

史丹佛式最佳睡眠法

  • 入睡所需之時間成為「入睡需時(SOL,Sleep Onset Latency,或入睡潛伏時間)」
  • 容易入睡和不易入睡的人,原來只差了 2 分鐘而已。儘管本人覺得「遲遲無法入睡」,但意外地,很多時候其實是已經睡著了
  • 現在的我們,生活在一個充滿了來自網路的爆炸資訊及壓力等各種刺激的「難以入睡的社會」

提升睡眠品質的三個「體溫開關」:

  1. 就寢的 90 分鐘前泡澡
  2. 隱藏在泡腳中的驚人「散熱力」
  3. 「調節室溫」以增進體溫的效果
  • 入睡前的人腦都不喜歡面對挑戰
  • 睡眠很容易受到外界狀況的影響,可稱得上是另一種「易碎品」
  • 手機和電腦之所以對睡眠造成影響,與其說是因為藍光,還不如說是因為操作而刺激了大腦的關係
  • 基本上,睡前什麼都別想,一言以蔽之,「睡眠的天才是不用腦的」

大腦開關:

  • 單調法則

    1. 達成單調狀態(Monotonous),正是切換至睡眠的一種大腦開關
    2. 睡前的娛樂以不用腦、可放鬆享受的類型為佳
    3. 「無聊」這件事平常不太受歡迎,但確實是睡眠的「好朋友」
  • 所謂的「腺苷(Adenosine)」,它是一種具「抑制作用」的神經傳導物質

  • 咖啡因會妨礙能讓人想睡覺的腺苷的作用

  • 會產生清醒效果的「食慾素(Orexin)」,此一神經傳導物質,不僅與清醒有關,也與攝食(吃東西)有關聯性

  • 人在睡前有一段大腦拒絕睡覺的所謂「禁區(Forbidden Zone)」存在。我們可稱之為「睡眠禁區」

  • 「往後移很容易,往前移很困難」正是睡眠的特性

  • 一天內可輕鬆移動的時間長度為 1 小時

  • 做為一種睡眠促進激素而廣為人知的退黑激素(Melatonin),其分泌會因早晨的光線被抑制(清醒),到了晚上則會被促進

  • 視網膜一旦感知到 480 奈米波長的光線,人的清醒度就會增加,能力表現就會提升。此波長的光線會抑制退黑激素的分泌,故會成為切換睡眠開關的障礙,這正是所謂的「藍光」

  • 睡前要避免一些會強化藍光影響力的行為(例如,在全黑的房間長時間看手機等)

  • 清醒和睡眠是一體的兩面,「良好的清醒度可導致良好的睡眠」與「良好的睡眠會代帶來良好的清醒度」

史丹佛式清醒策略

  • 清醒開關:光、體溫、
  • 這種不受地球節奏影響,只依生物持有之生理時鐘生活的狀態,被稱作「自由運作(Free Running)」
  • 清醒時要確實提高體溫以打開開關
  • 早餐扮演了提高體溫、調節一天的節奏,並提供開始活動所需之能源的角色
  • 早餐具有「重設生理時鐘」與「預防肥胖」的雙重效果

史丹佛秘傳之海外出差術

  • 1 小時的時差,約需要一天來適應
  • 因時差的關係,導致就寢時體溫偏高,於是難以入睡

Ch.5

  • 下午 2 點左右也很容易睡著。這種令人昏昏沈沈的午後睡意,就是所謂的「Afternoon Dip」現象
  • Afternoon Dip 的產生原因大略分為兩個方面。一是因睡眠負債所導致的睡眠壓增加,其二則是「晝夜節律」及每隔 90 ~ 120 分鐘就循環一次的「超晝夜節律(Ultradian rhythm)」等生理時鐘的問題
  • 被睡意襲擊的惱人情況,大致分為三種:
    • 起了床,卻睡意未消的情況
    • 午飯後,變得很愛睏「Afternoon Dip」情況
    • 白天,例如出現在無聊會議中,令人熟悉的「睡意」

為什麼「早上起了床卻不清醒」?

  • 第一個可能是慢性的睡眠不足,亦即背負著「睡眠負債」
  • 因睡眠負債所導致的睏倦、睡意,卻很難靠小睡片刻來消除
  • 生活節奏的紊亂會直接反映於睡眠節奏的紊亂
  • 若一開始的非快速動眼睡眠其重要作用「消除睡眠壓」無法順利發揮,到了清晨,睡意就還存在。於是起了床,腦袋卻昏昏沈沈
  • 這種腦袋被殘存睡意拖累的現象,成為「睡眠慣性」

午餐「吃了愛睏」,「不吃也愛睏」?

  • 午餐與下午 2 點左右產生之入睡需時縮短現象(愛睏)無關
  • 其中又明顯效果的包括「早上多睡 1 ~ 2 小時」的所謂早上賴床法(但是並不建議晚睡晚起)
  • 很多人會說「吃過東西後,為了消化食物,流往腸胃的血液會增加,流往腦部的血液則減少」,但其實不論在什麼情況,人體都會最優先確保大腦的血流量
  • 所以並非血流量的問題,我的看法是「飽足感讓人失去幹勁,什麼都不想做,於是覺得想睡」
  • 午餐不要吃得太豐盛。一旦吃得太豐盛,對血糖值也會有影響,嚴重的話,甚至可能抑制食慾素等清醒物質的運作
  • 空腹時,食慾素的分泌仍會增加,清醒度會上升
  • 午餐若能少吃點,避開大魚大肉,對於預防下午的倦怠感應該就很有幫助

  • 任何科學治療都無法做到的大腦及內臟維護,唯有睡眠能辦到
  • 睡眠是所有醫學的基礎
  • 始自整形外科,以復健、外傷治療及預防為主的運動醫學,現在也逐漸改變觀念,開始認為「睡眠才是一切的基礎」
  • 越是認知到睡眠的力量並努力的睡好的選手,越是能夠成為一流的人才
  • 德門特教授說:「除了睡覺外的人生來說,睡眠也是一種『禮物』」
  • 好的睡眠,一旦養成習慣,就不再需要那麼努力

結語

  • 別再為工作而犧牲睡眠了。尤其想做創造性工作的人,更是應該避免